本文转自:无锡日报
体育场微改造提升百姓运动微幸福——
灯光亮起来 运动体验更佳
本报讯 17日晚间,当人们还在为前一晚“苏超”第九轮无锡队与徐州队的进球大战津津乐道时,市体育公园体育场又上演了一场百姓足球大戏——2025无锡8人制足球联赛开赛,从下午4点至晚上9点不间断比赛。而在足球场围挡外的跑道上,大批市民或跑或走,锻炼身体,与比赛互不干扰。足球与田径两大运动在此和谐共处、场面火热,得益于市体育集团对体育场开展的微幸福提升工程。
本月,来到体育场锻炼的市民都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拍手叫好。每周要在此跑步4次的马拉松爱好者宁宁表示,以前这里灯光比马路上的还要暗,晚上9点以后锻炼的话还要摸黑进行,体验感有点差;现在场内就亮多了,跑步的人心情也愉悦了许多。退休老人屠先生只要天气好,就会在晚饭后来体育场快走,他对这次改造非常满意:“以前最怕的就是足球飞到跑道上砸中身体,老年人吃不消的。现在安全多了。”
最近几年,来到体育场锻炼的市民越来越多,但也有点不满意。一是由于缺少防护设施,体育场经常出现足球飞到田径跑道上伤及他人的情形;二是照明设施老化,夜间灯光昏暗。为此,市体育集团积极筹措了300余万元资金,于7月中下旬对体育场实施微改造,加装足球场围网和提升灯光照明系统。
经过半个月的封闭施工,足球场完成了围挡封闭,钢质围网坚固耐用。体育场周边原有的5处旧灯杆全部更换成15米高的大型灯杆,又加装了2处灯杆,加上看台雨篷边缘,总计安装了74盏高亮度户外照明灯,全部采用LED灯源,照明性能和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能耗则显著降低。先前完成改建的公共卫生间内还新增了一台饮水机,可提供温热直饮水。400米标准跑道内的场地划分出了2片8人制足球场和3片5人制足球场,从幼儿园小朋友到成年人,分区域进行足球训练,互不干扰。
(下转第2版)
灯光亮起来 运动体验更佳
(上接第1版)
新的变化还在继续,酝酿着二次提升。由于体育场地下为停车场,无法打较深的地基,足球场钢制围挡高度只能到2米,仍有隐患。成年人进行足球训练时,还是会有球越过围挡飞到跑道上,如果是势大力沉的“电梯球”,会对跑者造成伤害。为此,最近半个月,市体育集团一直寻找对策,经科学论证,决定采用“套管+软网”的方式,在满足承重和防风要求下,将围挡高度提升到4米,确保足球飞不出球场。与此同时,市体育集团还请来检测单位对球场照明进行实测,发现部分区域照度稍低,决定再增加27盏照明灯,使场内照明更加均匀。
二次提升不仅有这两项,根据市民的运动需求,管理部门还将在运动场西南角新增一处直饮水供应点,在西北角新建一处运动休闲驿站。这些微改造都将在近期内完成。微改造实施的同时,市体育集团还倡导运动文明礼仪,在跑道上实施竞速、慢跑、行走分道进行的规则。保安进行不间断巡查,劝阻市民携带自行车和宠物进入运动场。
体育场微改造提升百姓运动微幸福,是市城管工作联席会议正在开展的文体场馆便民设施提升专项工作的典型案例。这项工作要求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单位要深入群众身边倾听诉求,坚持换位思考,立足舒适、便利、惠民,站在群众角度察细节,围绕从儿童“身高”看需求、从青年“视角”优服务、从老年“坡度”护安全等方面,主动发现并解决一批影响居民身边幸福的“微问题”,让公共服务真正贴合市民生活所需。
市体育集团董事长杨锡栋表示,集团管理的公共体育场馆将进一步加强对运动设施和直饮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努力提升市民健身锻炼的便捷性、舒适度,切实提升群众体验感、满意度。
(卢易 文/顾天凯 摄)